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20191006:產前檢查時間表@生活易WOW

20191006:產前檢查時間表@生活易WOW

資料來源:

--------------------

產前檢查時間表


除左產前常規檢查外,亦有一些重要檢查需要做的,大家可以留意以下周數而作出相關檢查,確保大人及BB都健康

l 產檢常規項目:量度身高、磅體重、驗小便和量血壓
l 產檢次數:
28周前約每4星期1
28-36周後約2星期1次
36周後1星期1次
l 驗小便:檢驗小便之中有沒有糖分和蛋白,以便及早發現孕婦有沒有妊娠期間的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或者妊娠毒血症

~~~~~*****~~~~~*****~~~~~

l 5-8周:初次產檢
n 產前血常規檢查:見姑娘/醫生了解病歷及家族病史,政府會抽3支血,檢驗血型、Rh因子、血色素及平均紅血球容積、德國麻疹抗體、乙型肝炎抗原、梅毒測試和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
l 10周後:無創性胎兒DNA產前篩檢法 (私家:敏兒安SafeT21 Express / Nifty)
n 檢測胎兒唐氏綜合症及其他染色體疾病,無創性,無流產風險,抽血快速測試取代傳統做法。對寶寶和媽媽都安全。可檢驗胎兒性別
l 11-14周:早孕期唐氏篩查 (政府)
n 以超聲波檢查頸皮厚度及血液檢驗以推算唐氏綜合症風險
n 如唐氏篩查呈陽性,進行絨毛膜活驗(抽絨毛)
l 16-20周 中孕期唐氏篩查 (政府)
n 如唐氏篩查呈陽性,進行羊膜穿刺術(抽羊水)
l 18-22周:結構超聲波
n 更仔細檢查胎兒結構及重要器官(孕媽媽可於私家醫院、診所或部分政府醫院進行這項檢查)可確認胎兒性別
n 一般產前超聲波會檢查胎兒心跳、大小、胎位、羊水量及胎盤位置。結構性超聲波除作以上各項檢查外,更會仔細檢查胎兒結構及內臟器官;一般會檢查的器官括頭骨、腦、眼腔、唇、脊骨、肺、橫隔膜、胃、 膀胱、肚子、臍帶、四肢及性器官。
n [溫馨提示] 檢查前12小時不要小便,因膀胱在脹滿的情況下,照出來的超聲波影像會更清楚準確啊!
l 26-28周:血糖測試(飲糖水)
n 醫生會建議屬高風險的孕婦進行檢查(孕婦若本身體型較胖、年齡超過三十五歲、有糖尿病家族史、曾患妊娠糖尿及曾生產超過四公斤的嬰孩),孕媽媽會在空腹飲下糖水的前後檢查血糖(2小時後),以檢驗「妊娠糖尿病」
l 35-37周:陰道B型鏈球菌篩查
n 醫管局轄下的產前門診及衛生署的母嬰健康院會爲合資格的本港孕婦提供乙型鏈球菌拭子普及篩查。檢驗乙型鏈球菌篩查過程十分簡單、快捷,並不會構成任何痛楚
n [溫馨提示] 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細菌,約10-30%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及早檢查及接受治療可避免引致新生兒早期感染
n 拭子測試呈陽性的孕婦,建議在分娩時給靜脈注射抗生素,可大大降低新生兒受到感染的機會
l 37-41周:足月
n 懷孕滿 37 周出生的嬰兒叫做足月
n 周數的計算有其不準確性。合理的誤差是正負兩週,如果月經週期不穩定的人,週數會更難預估
n 周數不是唯一的考量。包括母親的狀況、胎兒的情形、體重、生長都是必須納入考慮的條件
l 41周:引產 催生
n 引產:如果孕媽咪沒有任何產兆,婦產科醫師會運用內科或外科的方式,促使其產兆開始出現,進展到生產的過程。
n 催生,大多是孕媽咪已經開始有產兆:子宮正在收縮,子宮頸也慢慢打開,婦產科醫師再以藥物或其他人工方式,加速生產的進程,促使其收縮程度加強、子宮頸真正打開,幫助胎兒順利出生。

--------------------

 產前檢查時間表🤰
By shunbobo (聯絡作者) 2019-10-06 17:26


除左產前常規檢查外,亦有一些重要檢查需要做的,大家可以留意以下周數而作出相關檢查,確保大人及BB都健康🤰
產檢常規項目:量度身高、磅體重、驗小便和量血壓
產檢次數:28周前約每4星期1
       28-36周後約2星期1
       36周後1星期1
驗小便:檢驗小便之中有沒有糖分和蛋白,以便及早發現孕婦有沒有妊娠期間的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或者妊娠毒血症
 5-8 初次產檢 產前血常規檢查 見姑娘/醫生了解病歷及家族病史
 政府會抽3支血,檢驗血型、Rh因子、血色素及平均紅血球容積、德國麻疹抗體、乙型肝炎抗原、梅毒測試和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
 10周後 無創性胎兒DNA產前篩檢法 (私家:敏兒安SafeT21 Express / Nifty)
 檢測胎兒唐氏綜合症及其他染色體疾病,無創性,無流產風險,抽血快速測試取代傳統做法。對寶寶和媽媽都安全。可檢驗胎兒性別
 11-14 早孕期唐氏篩查 (政府)
 以超聲波檢查頸皮厚度及血液檢驗以推算唐氏綜合症風險
 如唐氏篩查呈陽性,進行絨毛膜活驗(抽絨毛)
 16-20 中孕期唐氏篩查 (政府)
 如唐氏篩查呈陽性,進行羊膜穿刺術(抽羊水)
 18-22 結構超聲波
 更仔細檢查胎兒結構及重要器官(孕媽媽可於私家醫院、診所或部分政府醫院進行這項檢查)可確認胎兒性別
 一般產前超聲波會檢查胎兒心跳、大小、胎位、羊水量及胎盤位置。結構性超聲波除作以上各項檢查外,更會仔細檢查胎兒結構及內臟器官;一般會檢查的器官括頭骨、腦、眼腔、唇、脊骨、肺、橫隔膜、胃、 膀胱、肚子、臍帶、四肢及性器官。
  [溫馨提示] 檢查前12小時不要小便,因膀胱在脹滿的情況下,照出來的超聲波影像會更清楚準確啊!
26-28 血糖測試(飲糖水)
 醫生會建議屬高風險的孕婦進行檢查(孕婦若本身體型較胖、年齡超過三十五歲、有糖尿病家族史、曾患妊娠糖尿及曾生產超過四公斤的嬰孩),孕媽媽會在空腹飲下糖水的前後檢查血糖(2小時後),以檢驗「妊娠糖尿病」
35-37 陰道B型鏈球菌篩查
 醫管局轄下的產前門診及衛生署的母嬰健康院會爲合資格的本港孕婦提供乙型鏈球菌拭子普及篩查。檢驗乙型鏈球菌篩查過程十分簡單、快捷,並不會構成任何痛楚
 [溫馨提示] 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細菌,約10-30%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及早檢查及接受治療可避免引致新生兒早期感染
 拭子測試呈陽性的孕婦,建議在分娩時給靜脈注射抗生素,可大大降低新生兒受到感染的機會
37-41 足月
 懷孕滿 37 周出生的嬰兒叫做足月
 周數的計算有其不準確性。合理的誤差是正負兩週,如果月經週期不穩定的人,週數會更難預估
 周數不是唯一的考量。包括母親的狀況、胎兒的情形、體重、生長都是必須納入考慮的條件
41 引產 催生
  引產:如果孕媽咪沒有任何產兆,婦產科醫師會運用內科或外科的方式,促使其產兆開始出現,進展到生產的過程。
 催生,大多是孕媽咪已經開始有產兆:子宮正在收縮,子宮頸也慢慢打開,婦產科醫師再以藥物或其他人工方式,加速生產的進程,促使其收縮程度加強、子宮頸真正打開,幫助胎兒順利出生。




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20191005:風災、火警事出突然 「逃生包」必備14種物品|香港紅十字會@香港01

20191005:風災、火警事出突然 「逃生包」必備14種物品|香港紅十字會@香港01

備災三步曲

第一步:居安思危.了解風險及做好準備
時常保持防災意識,為應對緊急情況,應該先了解風險,以作準備。時刻留意天氣變化,無論在本地或海外,都應購買保險以防萬一。
香港紅十字會網站有更多有關應對緊急情況的資訊。

第二步:制定應急計劃
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應急計劃,以便各位成員知道在緊急情況應該如何應對,以及了解家居逃生路線。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時,有可能會與家人失散,因此需要在事前確保每個人都清楚知道緊急集合地點及聯絡方法。

第三步:預備逃生包
發生災難前便應預先將所需物資放於逃生包內,並放在一個容易提取及所有家人均知道的位置,以便逃生時取用。此外,建議每兩年檢查一次逃生包內物資是否齊全,並每六個月更換支裝水及藥物等會逾期的物資。

「逃生包」是什麼?
「逃生包」的概念是當災難發生後,一旦滯留家中或逃到另一個地方逗留,依靠逃生包內的物品或其他準備可以維持大約三天的基本生活。其實不少港人早已有「逃生包」的概念並且付諸行動,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儲備糧食,以供逗留家中時食用;常備急救物品,以便不時之需。然而我們更鼓勵大家要準備一個像是旅行袋形式的「逃生包」,可以更靈活地應對突發事故。
為提升公眾應對危難事故的知識,同時改善高危社群應對城市危難事故的能力,香港紅十字會為不同社群及團體開辦一系列備災基礎訓練,透過講座、工作坊或互動遊戲介紹備災的基本知識,包括香港常見災害、逃生包、傳染病、急救學原則和心理急救的基本概念。

「逃生包」建議清單
鎖匙,電話及充電器,
手搖式電筒,哨子,急救包,
餅乾,水,
毛巾,玩具(小朋友適用),
身份證明文件副本,緊急聯絡資料,
少量錢/八達通,
藥物(如有需要),眼鏡(如有需要)


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E8%A6%AA%E5%AD%90/381900/%E9%A2%A8%E7%81%BD-%E7%81%AB%E8%AD%A6%E4%BA%8B%E5%87%BA%E7%AA%81%E7%84%B6-%E9%80%83%E7%94%9F%E5%8C%85-%E5%BF%85%E5%82%9914%E7%A8%AE%E7%89%A9%E5%93%81-%E9%A6%99%E6%B8%AF%E7%B4%85%E5%8D%81%E5%AD%97%E6%9C%83?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parenting&fbclid=IwAR1dp8s46s03gROjk7apqq0DVIkZvNh_98lVNhrDPGzOyc2Z6SyjFdQkG6c

----------

風災、火警事出突然 「逃生包」必備14種物品|香港紅十字會






最後更新日期:
近年香港經歷了不同的災難,如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來襲、牛頭角迷你倉火警、大埔車禍等,令大家意識到災難隨時隨地都有機會發生。面對各種突發事故,我們又有否做好備災準備,以便隨時作出性命攸關的決定?
颱風來襲,隨時要準備逃生。(資料圖片)
颱風來襲,隨時要準備逃生。(資料圖片)
「避」災?「備」災!
雖然災難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未雨綢繆,積極裝備自己,一旦事故發生,除了有助自己脫離險境外,亦有能力向有需要人士伸出援手。以下的備災三步曲及逃生包知識你一定要知!
小朋友參加香港紅十字會的備災活動,透過遊戲和繪畫學習有關逃生包的知識。(機構提供圖片)
小朋友參加香港紅十字會的備災活動,透過遊戲和繪畫學習有關逃生包的知識。(機構提供圖片)
備災三步曲
第一步:居安思危.了解風險及做好準備
時常保持防災意識,為應對緊急情況,應該先了解風險,以作準備。時刻留意天氣變化,無論在本地或海外,都應購買保險以防萬一。香港紅十字會網站有更多有關應對緊急情況的資訊。
第二步:制定應急計劃
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應急計劃,以便各位成員知道在緊急情況應該如何應對,以及了解家居逃生路線。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時,有可能會與家人失散,因此需要在事前確保每個人都清楚知道緊急集合地點及聯絡方法。
第三步:預備逃生包
發生災難前便應預先將所需物資放於逃生包內,並放在一個容易提取及所有家人均知道的位置,以便逃生時取用。此外,建議每兩年檢查一次逃生包內物資是否齊全,並每六個月更換支裝水及藥物等會逾期的物資。
緊急情況發生時幼童可能會十分驚慌,父母可於內逃生包放置子女熟悉及喜愛的玩具,以舒緩幼童緊張情緒。(機構提供圖片)
緊急情況發生時幼童可能會十分驚慌,父母可於內逃生包放置子女熟悉及喜愛的玩具,以舒緩幼童緊張情緒。(機構提供圖片)
「逃生包」是什麼?
「逃生包」的概念是當災難發生後,一旦滯留家中或逃到另一個地方逗留,依靠逃生包內的物品或其他準備可以維持大約三天的基本生活。其實不少港人早已有「逃生包」的概念並且付諸行動,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儲備糧食,以供逗留家中時食用;常備急救物品,以便不時之需。然而我們更鼓勵大家要準備一個像是旅行袋形式的「逃生包」,可以更靈活地應對突發事故。
為提升公眾應對危難事故的知識,同時改善高危社群應對城市危難事故的能力,香港紅十字會為不同社群及團體開辦一系列備災基礎訓練,透過講座、工作坊或互動遊戲介紹備災的基本知識,包括香港常見災害、逃生包、傳染病、急救學原則和心理急救的基本概念。詳情請按此
香港紅十字會「備災」流動應用程式
讓你輕鬆掌握各種災害及緊急情況資訊,助你提升應對危難事故的能力。
iOS版本:(按此)
Android
版本:(按此)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急救」流動應用程式
為你及時提供常見急救所需信息。通過視頻、互動式測驗和簡單的各項建議令學習急救知識變得更簡單。
iOS版本:(按此)
Android
版本:(按此)
香港紅十字會簡介
香港紅十字會成立於1950年,屬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在全球超過190個國家的國際人道網絡成員之一,致力帶領社會上各階層人士,身體力行實踐人道精神,並透過四大範疇的工作,分別為緊急救援及備災、社區健康服務及教育、人道參與及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及復康,為香港市民提供一個多元化的人道服務平台。詳情請瀏覽 www.redcross.org.hk。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一家大小】家中常備逃生包 有備無患減損失」。​】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